吃了药还是发作痛风?当心犯这四个治疗误区

  大家好,我是风湿免疫科医生张利君。我们医院存在这样的痛风患者:自己在家中不吃药,然后痛风再次发作又来到医院;还有的患者说自己在家吃了药,但还是发作了痛风,于是第二次、三次重返医院治疗。

  患者没用药于是发作痛风这很好理解,但为什么有的患者吃了药还是发作痛风呢?难道痛风真的就控制不了吗?当然不是!这其中很大可能是有什么地方被忽略了,或者是走入了一些治疗误区,尤其是下面这4个常见的误区,一不留神就可能让痛风治疗偏离方向。

  误区一:只忌口,不用药

  我们医院有这样一位痛风患者,他听别人说痛风这个病忌口后可以降低血尿酸值,于是天天只吃素,不吃荤菜也不吃药,结果来到医院时非常瘦,检查也表示他存在营养不良,但是他的血尿酸值依旧在500μmol/L以上。这种不吃药单纯靠饮食控制尿酸是非常困难的,因为人体的尿酸仅有20%是来自于食物摄入,严格控制饮食只能降低血尿酸60~90μmol/L,不少痛风患者血尿酸在540μmol/L以上,只靠忌口无法让尿酸达标。饮食控制可以减少急性痛风发作的频率,但是痛风患者想让血尿酸值长期稳定控制在目标范围,减少痛风对身体的损害,必须规范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共同进行。

  

  误区二:不痛不吃药,发作才降酸

  “为什么我吃了降尿酸药,关节还在痛?”有些痛风患者把降尿酸药物的消炎止痛药给弄混淆了,认为在痛风急性发作时,消炎止痛药和降尿酸药吃了都可以止痛,还可以顺便降尿酸。但其实消炎止痛药没有降尿酸效果,它只能消炎止痛;降尿酸药物没有消炎止痛的效果,它只能降尿酸。并且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期服用降尿酸药物,反而可能造成血尿酸值波动,从而加剧疼痛。此外,有的痛风患者认为不痛就可以不吃药,即使血尿酸值非常高,这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;实际上,血尿酸水平越高,持续时间越长,痛风的发生率也会越高,形成痛风石、肾结石、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概率也会越高。

  

  误区三:尿酸要快速降下来

  很多痛风患者看着自己血尿酸数值超标,都想快速把它降下来,于是采用各种方法:加大药物剂量、不吃肉只吃素、购买其他不知名药物服用等等,操作一个比一个骚。但是要注意,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痛风治疗,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反而可能增加痛风发作概率。大家一定要知道,血尿酸水平降得过快反而会造成较大波动,导致痛风反复发作。我们通常降尿酸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,根据尿酸下降情况和患者身体情况再慢慢增加药物剂量,这样不仅可以避免“融晶痛”发生的概率,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。

 

  误区四:长期小剂量药物降尿酸

  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,非布司他、苯溴马隆、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我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,然后根据患者肝肾功能再调整剂量,一般情况下,小剂量药物降尿酸并不能使血尿酸值到达目标范围。通常在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后,大概要在2周左右再次监测各项指标,对于血尿酸值不达标的患者,需要适当增加药物剂量,直到使尿酸处于180μmol/L~360μmol/L之间;痛风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需要将尿酸值控制在180μmol/L~300μmol/L之间;此外,血尿酸值如果刚好达标,也不要立即停药,因为此时“代谢不平衡”,患者还需要调整代谢,根据医嘱适当减少药物剂量。

  

  当然,除了上述4种误区外,在痛风治疗上还存在其他的误区,甚至还有部分痛风患者开发出其他让人想象不到的“歪路”。但不论如何,想要减少痛风发作频率,尽快达到临床治愈,痛风患者就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,如果有任何拿不准的,不清楚的,不理解的,或者是身体不舒服的,都要及时和主治医生联系,避免走弯路。

  • 医院环境
  • 医院荣誉
  • 社会公益

ICP备案号:蜀ICP备19017350号-1
川中医广【2024】第11-18-531号